楊毅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預測AHRF患者HFNC治療失敗的新方法

發布者:張敏發布時間:2022-06-17浏覽次數:300

【東大新聞網6月17日電】(通訊員 程守勤 陳棟玉)6月7日,江蘇省重症醫學重點實驗室、AG真人娱乐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楊毅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雜志》上(IF 21.405)在線發表了題為“預測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的新指标:一項初步研究”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重要的突破點在于在國際上提出了預測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的臨床新指标,為降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提供重要理論依據。楊毅教授、劉玲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陳棟玉為第一作者。

據課題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劉玲教授介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是ICU中最常見的急危重症且住院病死率高。過去幾年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HFNC)逐漸普及,廣泛應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填補了面罩吸氧和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之間的通氣支持升級的空白,已成為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手段。但是,由于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和延遲插管與不良臨床結局密切相關,因此尋找簡單、床邊可用的預測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的臨床指标,适時終止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并轉為有創通氣,避免插管的延遲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目前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亟需關注的問題。

楊毅教授團隊在前期複習大量文獻并結合已有的工作基礎發現:延遲插管與高死亡率有關,可能是因為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掩蓋了患者高呼吸驅動的症狀。而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早期階段,呼吸驅動的升高會增加潮氣量,而高潮氣量與患者自傷性肺損傷密切相關,進而增加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目前國際上罕有研究評估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所産生的真實潮氣量。

課題組在此項研究中,首創了無創通氣試驗,通過無創通氣試驗測量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所産生的潮氣量,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Volume-Oxygenation指數(脈氧飽和度/吸入氣體氧含量與潮氣量的比值)即VOX指數,作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的一個早期新型預測指标。在調整了患者年齡、性别、入組時的氧合狀态、APACHEII評分等潛在的混雜因素後,較高的VOX指數仍然與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失敗的較低風險獨立相關。VOX指數的預測價值明顯早于且高于目前國際比較公認的ROX指數,且其預測的精度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提高,在6小時時VOX指數預測的靈敏度高達86.21%,特異性高達90.91%。

該項研究在首次提出了監測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産生的潮氣量的重要性,首創了無創通氣試驗以解決監測難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的VOX指數,用以早期、準确識别經鼻高流量氧療技術治療的急性低氧型呼吸衰竭患者向有創通氣轉化的時機,為臨床識别有插管需求患者、決策有創通氣方案進而降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提供重要理論依據。

據悉,楊毅教授團隊長期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常見多發病防治”,開展重症患者器官功能支持和修複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為重症患者救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診療策略,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迄今為止,該團隊累計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發表在《Lancet Digital Health》《Intensive Care Medicine》《Crit Care Med》《Critical Care》)等臨床醫學及重症醫學領域高質量期刊上。

                             

                                   供稿單位:附屬中大醫院


關閉
Baidu
sogou